时差还没倒过来的缘故——和美国东部差3个小时——早上早早的就醒了,但一直在床上磨叽,六个人共用一个洗手间让我等了很久,结果下去厨房的时候已经没有早饭吃了,于是跑去和前台小姐套磁,问她我该怎么游这个城市。在她极其耐心的讲解后,我多少有了点头绪。先确定了今天的主要行程:自行车游金门大桥。
先去游客信息中心买了城市通票,包括7天的公共交通换乘费用和几个重要景点的门票。接着就乘坐缆车去租自行车的地方,人家也很友好,热情地帮我检查车子,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行走路线及注意事项。
大致路线是从渔人码头出发,沿着旧金山湾去往金门大桥,一路经过Fort Mason,Hyde Street Pier,Presidio和Fort Point,穿过金门大桥,到达旧金山北部城市Saulalito,最后再坐轮渡回到渔人码头。自行车行程大概15公里。
最大的遗憾就是天气,说到这里,想起在加州的几天里一直都是阴沉的雨雾,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西海岸的晴朗温暖。于是只能安慰自己这是“别有一番风味”,就像“雨中登泰山”……
到达金门大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多,我拍了几张雾蒙蒙的照片,雨却是越来越大,只好草草走完这座桥,这时肚子饿的不行,一路下坡骑到Saulalito的轮渡附近,看轮渡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去找吃的。
Saulalito的风格和三藩相差很大,完全没有都市的感觉,街道上没有高楼,只有花坛、鸽子和各种特色的酒吧和小店,无奈我当时急于找充饥的东西,无心欣赏美景,看见一个卖吃的小店就冲过去。等吃完轮渡刚好过来,于是赶紧上船。
从Saulalito去三藩渔人码头的轮渡竟然要10块钱,而且我上午买的城市通行证(citypass)不包含两地的轮渡,虽然嫌贵,但当时已经没有骑车回去的动力,活活被宰了一回。
回去还车的时候,墨西哥店小二问我玩的怎么样,我反问:今天天气怎么样?
还完车大概4点钟,虽然天气还早但没有明确想去的地方,于是沿着缆车站漫无目的的走,竟然不知不觉的就走到来唐人街。三藩的唐人街和纽约的一样都差不多在市中心最好的地段,但三藩的唐人街给我印象比纽约要好,虽然店铺饭馆都差不多,但感觉要更整齐,更干净。
三藩的唐人街是美国最早的,也差不多最大的唐人街,旧时的金山吸引了无数华工过来谋生,给这个的城市的建设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后来无耻的美国国会在1882通过了排华法案,对华工歧视、迫害和排挤,无数后来从西岸渡洋过来的的华工都要在金门大桥的东部的天使岛接受检查。所有的华工都要提供在美国亲戚的证明,这个和在纽约的埃利斯岛很是相似,不同的是一个是接受从中国过来的移民,一个是接受欧洲过来的移民,虽然审问和检查都会耽误长达数周的时间,但90%的欧洲移民都会通过检查到达这个新国家,而30%的华工则被遣返。
由于临近春节,走在中国城的街上,处处可见张灯结彩都热闹情景,很像中国某个乡镇上的集市。我从Sutter街和Grant街交界的唐人街大门出发,此处上书孙中山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字。
我沿着主街Grant Avenue一路北上,看到不少中国店铺,拉着很多横幅,很有节日的气氛。这里的路名都有中文翻译,翻译起来时音译时意译,如企李街(Clay Street),襟美慎街(Commercial Street),都板街(Grant Avenue),昃臣街(Jackson Street),印象比较深的是板街(Pine Street)。
路过一家中餐馆,店门口放着出锅的包子之类的食物,很有国内小城市里面早点的感觉。
逛完2条街天色渐黑,就开始返程回hostel,路上在wall green买了两包方便面。回去在厨房自己下着吃。
下面一楼lounge有电视和影碟机,可以去租dvd来看,但也没什么人。
我吃完了面,就上去休息,已经有2个人在床上,荷兰小伙伴在用lab top。
What a day!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旧金山:到达
选在20号出行真是我预料不到的----今天是美国总统宣誓就职,会有巨大的人潮涌向华盛顿,早上出来果然差点误了飞机:去往华盛顿方向的路都封掉了(因为城里已经没有地方停车了),只能乘坐地铁,这样就殃及到我们这些本来不是去看宣誓就职但是要往机场方向去的人:我只能走路去地铁站,再搭大巴去机场。幸好我有多次赶车的经历和经验:不管是赶汽车,赶火车还是赶飞机,最后总能赶上。这次也不例外,刚刚赶上。
9个小时的飞机,原来这是个公交航班,从纽约州的艾斯利普到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再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再到科罗拉多州的丹佛,最后才是加州的旧金山,我从第二站上,终点站下,一路上看见飞机上的人上上下下,只有我一个人岿然不动——80块的机票还能期望什么?……
第一次来美西。
这次来三藩完全是“盲奔”,除了订了住的青年旅社,完全没有准备,对这个城市是一无所知,连怎么去青年旅社之前都没有查一下:上次去纽约订了太过详细的计划,具体到几点几分在什么地方,这次我想反正我一个人,随便走走也挺好的。
下了飞机,问路+看地图,很快搞清楚去旅馆的路:乘坐机场火车去BART火车站,乘坐BART在Powell站下车然后走大概七八个的街区就能到达。
一出火车站,就觉得很喜欢这个城市,很明亮的夜景,很温暖(这两天华盛顿这边冷死了,最低零下15度!)。
这个青年旅社也很不错,比在纽约的那个好多了,虽然也是一间房六张床,但是要干净很多,洗手间也在屋里。我们屋里住了一个在纽约上学的日本人,一个在纽约工作的韩国人,一个荷兰人,两个美国人,热闹极了。荷兰小伙子刚高中毕业,在上大学之前自己休了一年假环游世界,已经游遍欧洲,现在在美洲,等到夏天去亚洲,要去中国的两个城市是北京和香港,把我给羡慕得不行。
旧金山,旧时华人眼中的金山,在这个城市里却不叫这个名字,它叫三藩。
9个小时的飞机,原来这是个公交航班,从纽约州的艾斯利普到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再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再到科罗拉多州的丹佛,最后才是加州的旧金山,我从第二站上,终点站下,一路上看见飞机上的人上上下下,只有我一个人岿然不动——80块的机票还能期望什么?……
第一次来美西。
这次来三藩完全是“盲奔”,除了订了住的青年旅社,完全没有准备,对这个城市是一无所知,连怎么去青年旅社之前都没有查一下:上次去纽约订了太过详细的计划,具体到几点几分在什么地方,这次我想反正我一个人,随便走走也挺好的。
下了飞机,问路+看地图,很快搞清楚去旅馆的路:乘坐机场火车去BART火车站,乘坐BART在Powell站下车然后走大概七八个的街区就能到达。
一出火车站,就觉得很喜欢这个城市,很明亮的夜景,很温暖(这两天华盛顿这边冷死了,最低零下15度!)。
这个青年旅社也很不错,比在纽约的那个好多了,虽然也是一间房六张床,但是要干净很多,洗手间也在屋里。我们屋里住了一个在纽约上学的日本人,一个在纽约工作的韩国人,一个荷兰人,两个美国人,热闹极了。荷兰小伙子刚高中毕业,在上大学之前自己休了一年假环游世界,已经游遍欧洲,现在在美洲,等到夏天去亚洲,要去中国的两个城市是北京和香港,把我给羡慕得不行。
旧金山,旧时华人眼中的金山,在这个城市里却不叫这个名字,它叫三藩。
Labels:
Travel/游记
Friday, January 16, 2009 中文
最近发现我的中文很有问题,叙述能力在下降——不管是文字还是口语。
文字方面我对于故事的表述能力一直不是很强,小时候读的最多的不是小说而是散文、杂文和各类小品,所以从未得心应手地驾驭对于情节的描写和生动地讲故事——我写过的最长的小说也不过一万字。相对来说,更加自信的是写一些有些评论/感想/讽刺的附庸风雅的酸文——估计鲁迅王小波的东西看多了,黑色幽默没学会,倒学会了卖弄典故和无病呻吟。
再说说话。我一直认为语言跟不上思路,在调用我有限的知识进行表述思想的生活,语言基本混乱而无力,最近刚发现的毛病是忘记了很多的中文词汇——大都是名词——往往只知道英文的对应部分。原因?环境是重要的,是的。但不是因为我处在一个不讲中文的环境,相反,我每天有80%的对话都是用中文——室友,办公室同事有很多中国人——我想问题在于我的中文环境太小了:每天和室友和同事讲的不过依旧是那些很普通的琐事,很少涉及到更多的词汇;另外,中文媒体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中文报纸我可以从中国店拿到法轮功的《大纪元时报》,可惜这报纸除了抨击中共其他就没什么新鲜的;家里电视没有装有线,也不是处在华人众多的加州,所以是看不到中文电视台的;国内新闻网站我是偶尔去看的,但也没有像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每天都去关注的程度。
说了这么多,不是说我不会讲中国话了,而是心里总有一种遗憾:为什么大家都说“office”而不是“办公室”,为什么说“health insurance”而不是“医疗保险”,为什么说“flash dirve”而不是“U盘”,为什么说“charge”而不是“收费”? 我以前看新加坡的电影觉得他们的新加坡英语(Singlish)很好玩,也经常嘲笑我们办公室的新加坡同事中英文混杂,但是我们中国人不也不知不觉的变成这样了吗?我憎恨用英文或者中英混杂(以前的文章里面很自然的采用了白话的风格,用了很多不必要的英文词,以后尽量避免)。平时和台湾人,新加坡人(华裔)一起吃饭,大家也都讲中文,只不过台湾人叫国语,新加坡人叫华语,我们叫普通话。新加坡同事的女儿三岁,讲很流利的新加坡调英文,但不会讲中文,我很是遗憾,一再催促Johnson(新加坡同事的名字,他没有中文名)教她讲中文,甚至可以在家里只讲中文——学校会教好英文的——可惜的是,我看到他们一家三口之间对话都是英文……
其实除去文化意义,语言只是个交流工具,有一次在一家日本店吃饭,老板是日本人,服务生是韩国人,我们一起去吃饭的有美国人,印度人,法国人,新加坡人,大陆人,台湾人,很难想象大家不用英文会怎么样。比较郁闷的是在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华人在聊天的时候如果美国人插进来,大家都只好都讲英文(这个是必要的,对人家的尊重),但是我们的英文似乎还没有达到随意讲冷笑话或者双关语的程度,所以聊天变成了交流,有聊变成了无趣。
当一个人可以轻松驾驭多种语言时,语言的文化意义就很凸显。我知道有专门找美国人玩不屑于和中国人玩的人试图减少每一个说中文的可能——不管是讲话,网上聊天还是电子邮件,也认识来了美国三四年后没有一个美国朋友英文说出来仍然结结巴巴的人——说到极端,就和性格扯上了。
mitbbs上最近讨论语言的帖子很多,讨论的是在国内大家讲不讲方言,在国外大家讲不讲中文,讲开了也就是文化认同感,不管是小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还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大家都要讲中文,不要忘记中文,不要忘记中国历史,不要忘记中国文化,不管你身在国内还是国外,不管你或者你的子女是不是中国公民——只要你能看懂我这段话。
文字方面我对于故事的表述能力一直不是很强,小时候读的最多的不是小说而是散文、杂文和各类小品,所以从未得心应手地驾驭对于情节的描写和生动地讲故事——我写过的最长的小说也不过一万字。相对来说,更加自信的是写一些有些评论/感想/讽刺的附庸风雅的酸文——估计鲁迅王小波的东西看多了,黑色幽默没学会,倒学会了卖弄典故和无病呻吟。
再说说话。我一直认为语言跟不上思路,在调用我有限的知识进行表述思想的生活,语言基本混乱而无力,最近刚发现的毛病是忘记了很多的中文词汇——大都是名词——往往只知道英文的对应部分。原因?环境是重要的,是的。但不是因为我处在一个不讲中文的环境,相反,我每天有80%的对话都是用中文——室友,办公室同事有很多中国人——我想问题在于我的中文环境太小了:每天和室友和同事讲的不过依旧是那些很普通的琐事,很少涉及到更多的词汇;另外,中文媒体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中文报纸我可以从中国店拿到法轮功的《大纪元时报》,可惜这报纸除了抨击中共其他就没什么新鲜的;家里电视没有装有线,也不是处在华人众多的加州,所以是看不到中文电视台的;国内新闻网站我是偶尔去看的,但也没有像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每天都去关注的程度。
说了这么多,不是说我不会讲中国话了,而是心里总有一种遗憾:为什么大家都说“office”而不是“办公室”,为什么说“health insurance”而不是“医疗保险”,为什么说“flash dirve”而不是“U盘”,为什么说“charge”而不是“收费”? 我以前看新加坡的电影觉得他们的新加坡英语(Singlish)很好玩,也经常嘲笑我们办公室的新加坡同事中英文混杂,但是我们中国人不也不知不觉的变成这样了吗?我憎恨用英文或者中英混杂(以前的文章里面很自然的采用了白话的风格,用了很多不必要的英文词,以后尽量避免)。平时和台湾人,新加坡人(华裔)一起吃饭,大家也都讲中文,只不过台湾人叫国语,新加坡人叫华语,我们叫普通话。新加坡同事的女儿三岁,讲很流利的新加坡调英文,但不会讲中文,我很是遗憾,一再催促Johnson(新加坡同事的名字,他没有中文名)教她讲中文,甚至可以在家里只讲中文——学校会教好英文的——可惜的是,我看到他们一家三口之间对话都是英文……
其实除去文化意义,语言只是个交流工具,有一次在一家日本店吃饭,老板是日本人,服务生是韩国人,我们一起去吃饭的有美国人,印度人,法国人,新加坡人,大陆人,台湾人,很难想象大家不用英文会怎么样。比较郁闷的是在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华人在聊天的时候如果美国人插进来,大家都只好都讲英文(这个是必要的,对人家的尊重),但是我们的英文似乎还没有达到随意讲冷笑话或者双关语的程度,所以聊天变成了交流,有聊变成了无趣。
当一个人可以轻松驾驭多种语言时,语言的文化意义就很凸显。我知道有专门找美国人玩不屑于和中国人玩的人试图减少每一个说中文的可能——不管是讲话,网上聊天还是电子邮件,也认识来了美国三四年后没有一个美国朋友英文说出来仍然结结巴巴的人——说到极端,就和性格扯上了。
mitbbs上最近讨论语言的帖子很多,讨论的是在国内大家讲不讲方言,在国外大家讲不讲中文,讲开了也就是文化认同感,不管是小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还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大家都要讲中文,不要忘记中文,不要忘记中国历史,不要忘记中国文化,不管你身在国内还是国外,不管你或者你的子女是不是中国公民——只要你能看懂我这段话。
Labels:
Comments and Opinions/杂谈及乱想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权利与尊严
严肃的标题不等于无趣的文章。
今天给Chase,也就是摩根大通银行,打了一上午的电话,为的是Ning同学的信用卡问题。说来话长,昨天下午在一起聊天说到钱的问题,就说大家一个月花多少钱,我们两个人在比谁更省钱。他边说边上网打开信用卡账户,说你看我一个月只消费这么一点,我眼睛尖,一眼就看到账单上有个Chase Protector Payment,后面紧跟着二十几块,就知道他中招了,赶紧给仔细看了一下。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我们可爱善良的Ning同学从使用这张信用卡开始——那是06年了——一直每个月都被这个Chase Protector Payment扣去大概20块,他自己竟然从来不知道!
接着看下去,更有离谱的事情,从07年4月开始,他的信用卡上每月都有个14.95块的叫Easy Saver的服务费,我问他这是什么,他也是不知道。幸亏我对这种事情了解一些,知道他应该是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不小心点了什么东西中了招,一查最开始那个月账单,果然有一笔交易很可疑,把那个网站的名字和这个Easy Saver一交叉搜索,果然出来了一堆在网上揭露这个骗子网站的帖子!他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了这个网站的服务,但其实从来也没有使用过——这些服务都是给你提供一些网上购物的折扣信息——这种网站很多,他们经常和很多无良的商家勾结在一起,你在某些商家买完东西后,他就会跳出窗口问你要不要什么好处,你如果随意一点确认,就被认为是订购了他们的服务,他们可以直接从前面的商家那里获得你的信用卡信息,然后就每个月就扣钱了,稍微厚道的一点会给你确认信,告诉你你已经订购了他们的服务,如果你不想要可以取消,不厚道的连通知都不发一个。遗憾的是我见到过很多人专门设立一个信箱装垃圾邮件,信箱里面有几千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把垃圾邮件和重要个人邮件分开,可惜的是他们从来不看这个信箱,那这么能保证里面可能存在的重要邮件——比如告诉你要收你钱如果你不退订就一直收下去的“垃圾邮件”过滤出来呢?
回到正题,我主动提出来这个事情我给他处理:不是因为我口语很好,不是因为我很闲,不是因为我很喜欢和别人吵架,而是我觉得我更擅长也更有经验做这种事情!和无数公司商家的电话谈判使我积累了很多对付客服的技巧。下面就说说这件事的处理过程。
我拿过来Ning的所有个人资料:住址,生日,信用卡账户,社会安全号,和母亲的姓(这是很多信用卡公司使用的个人识别码之一)。开始给Chase打电话,一通自动答录后终于转到人工台(其实对于大多数公司的客服的默认人工台的快捷键是0,可以一接通就按0,但是有些公司或者机构比较变态,会让你说话而不是按键,机器会根据你说的内容给选择,所以口语不好或者说话不清楚的同学就郁闷了)。一个叫Tina的女孩接的电话(一定要记住和你说话的客服人员的名字!——留证据),我简要的说了一下事情,她说她要给我转到专门负责Chase Protector的部门。好,我耐心的等,过一会,一个叫Tom的男的接过来了(这里说一句,摩根大通比花旗好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客服基本都是美国本土人,不想花期尽找一些印度人来做客服,那个我英文我听起来真是吃力),我再重复一遍话:我在我最近的账单上发现了一个叫Chase Protector的东西,它收了我20几块钱,我很疑惑这是什么东西(其实我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热心的Tom同学就开始给我讲解:这个Chase Protector啊,是一个Chase给他的客服推出的一个好东西,他降低了你的还款的风险……这个时候,我需要把我的语气稍微强硬,在他准备深入的讲解的时候打断他:我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我这是要搞清楚这个东西为什么扣我的钱!哦,Tom就告诉你在开卡的时候订了这个服务,好,我这是托出我的底线:我不知道这个Chase Protector是什么东西,我也不记得我在什么时候开通过这个服务,我对Chase在我没有授权的情况扣我这么多钱很不满意,我要求取消这个服务并且对我以前的收费进行全额对款,如果你们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只能很遗憾的关掉这张信用卡(这是个很重要的技巧,客服电话都有录音,如果接线员因为客户不满意而在和他通话的过程中关掉了信用卡,他的责任是很大的,所以他会竭力避免这一点)。听了我说了这么一通,Tom同学一下就紧张了,赶紧道歉,然后说等一下,他查阅一下我的账户,过了一会说可以给我最近2个月的退款,我平静而坚定地拒绝了他,然后说我要和经理说话。这哥们慌了,又让我等,等了很久——我还是很平静——终于回来转达经理的意思,给我两个选择:1. 给我最近4个月的退款;2. 他们执行一次正式调查以确定我当时是否授权给他们开通这个服务,如果确认当时我没有授权,他们会退还所有的收费,反之,我一分钱拿不到。这样,就给我一个僵局,我马上说,hold on please,就先把电话挂起先和Ning商量,首先我本人觉得Chase毕竟是大公司,不应该做出未经用户授权就擅自开通服务而收费的事情,极有可能的是开卡的时候默认开了服务,但应该知会了任宁,只是他没有注意就没有去主动取消。从这样看来,Chase的行为有点人品问题,默认就给人家开服务,如果你不取消他就收费了,但是他们走的全是合法的路子,这样一查案底肯定还是我们吃亏,所以我准备见好就收,Ning本来从来没有想到会把钱要回来,所以听到可以给4个月的退款,也是很满意,所以最后就是方案1了。并且确认他关掉了我的服务,要了取消确认号。(这个很重要,有些无耻无良公司在你要求取消某些服务的时候会表面告诉你关掉了,实际上根本不给你关!等到你下个月又被扣钱再打电话过去质问的时候,他会编出各种理由来:客服人员搞错,系统有问题,或者根本就否认你要求关过!反正你又没有证据……)
搞完Chase接着搞那个Easy Saver,这个问题是Ning虽然订了人家的服务,但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他当然也不知道他如何登陆那个easy saver的网站(搜索他们家网站的时候,出来上千条的谴责抱怨的帖子),我试图从他几千封的垃圾邮件里面搜索确认信,无果(他说他会定期清理垃圾邮件,而这个服务是大半年前开通的)……最后,想想唯一的办法还是通过信用卡,向信用卡公司报告说这些是可疑的未授权交易,让他们去处理——这确实是信用卡公司的职责,你可以报告你的信用卡公司某笔交易很可疑,要求取消和退款,这个在交易结束3个月内都有效,而且程序很简单,你只需要在网上填个表,拒绝支付某些交易的款项,并不需要很明确的理由,信用卡公司就会先帮你垫付这些收费,然后他们会再向商家要钱!当然了,这些都是建立在个人和信用卡公司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如果有人想钻这个空子,也会很快会被信用卡公司发现,而且严重的是你的个人记录上有了黑色的一笔。美国有非常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现,每个人的社会安全号号从出生到死亡跟随一生,记录着个人的各种记录。政府、银行和信用卡公司通过追踪一个人的社会安全号可以很容易的调查过很多个人信息,在贷款消费是常态的美国,如果你信用记录不好,简直是寸步难行——想当初刚到美国时,刚拿到社会安全号,信用记录为0,申请第一张信用卡是多么的困难!
又跑题了,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说说和客服打电话的故事的!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不敢打客服电话,原因很多,在国内生活的我们往往没有这张有问题找客服的习惯——即使你有也不代表就一定能带来好的解决结果,口语问题,不熟悉客服投诉体系……
我记得当初打DHL客服投诉他们把我的包裹弄丢的时候只会说气愤地说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后来语气是越来越缓和,但也越来越坚定,并且学会保护自己——保留证据和抓住对方的弱点——比如威胁要投诉经理或者关掉服务。
后来知道BBB了之后事情就好办了,甚至都不用再和那些狡辩的客服去争辩了,直接在BBB网站上上填个投诉单,过两天他们经理会亲自打电话过来道歉并且给你解决问题。BBB虽然是也是民间组织,但是其影响力要比中国的315大很多,如果你在BBB上投诉了某个商家导致他的评级降低,是对商家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商家都很注意不避免被BBB投诉;如果你投诉了也会得到迅速而理想的解决,所以我一般也不会投诉到BBB,除非是那些及其无耻又不承认(类似某些国家的某些行为)的商家,我才会诉及BBB——但是平时可以用用威胁要投诉到BBB这张牌……
说了这么多,都没点过题,这个题目很大,很不切实际,我只是希望国内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对称的商家的售后服务能跟上,至少我现在还不能期望在国内买了一条牛仔裤回家穿了一个月后退给商家拿到全额退款——一件发生在美国的我的朋友的小事。
今天给Chase,也就是摩根大通银行,打了一上午的电话,为的是Ning同学的信用卡问题。说来话长,昨天下午在一起聊天说到钱的问题,就说大家一个月花多少钱,我们两个人在比谁更省钱。他边说边上网打开信用卡账户,说你看我一个月只消费这么一点,我眼睛尖,一眼就看到账单上有个Chase Protector Payment,后面紧跟着二十几块,就知道他中招了,赶紧给仔细看了一下。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我们可爱善良的Ning同学从使用这张信用卡开始——那是06年了——一直每个月都被这个Chase Protector Payment扣去大概20块,他自己竟然从来不知道!
接着看下去,更有离谱的事情,从07年4月开始,他的信用卡上每月都有个14.95块的叫Easy Saver的服务费,我问他这是什么,他也是不知道。幸亏我对这种事情了解一些,知道他应该是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不小心点了什么东西中了招,一查最开始那个月账单,果然有一笔交易很可疑,把那个网站的名字和这个Easy Saver一交叉搜索,果然出来了一堆在网上揭露这个骗子网站的帖子!他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了这个网站的服务,但其实从来也没有使用过——这些服务都是给你提供一些网上购物的折扣信息——这种网站很多,他们经常和很多无良的商家勾结在一起,你在某些商家买完东西后,他就会跳出窗口问你要不要什么好处,你如果随意一点确认,就被认为是订购了他们的服务,他们可以直接从前面的商家那里获得你的信用卡信息,然后就每个月就扣钱了,稍微厚道的一点会给你确认信,告诉你你已经订购了他们的服务,如果你不想要可以取消,不厚道的连通知都不发一个。遗憾的是我见到过很多人专门设立一个信箱装垃圾邮件,信箱里面有几千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把垃圾邮件和重要个人邮件分开,可惜的是他们从来不看这个信箱,那这么能保证里面可能存在的重要邮件——比如告诉你要收你钱如果你不退订就一直收下去的“垃圾邮件”过滤出来呢?
回到正题,我主动提出来这个事情我给他处理:不是因为我口语很好,不是因为我很闲,不是因为我很喜欢和别人吵架,而是我觉得我更擅长也更有经验做这种事情!和无数公司商家的电话谈判使我积累了很多对付客服的技巧。下面就说说这件事的处理过程。
我拿过来Ning的所有个人资料:住址,生日,信用卡账户,社会安全号,和母亲的姓(这是很多信用卡公司使用的个人识别码之一)。开始给Chase打电话,一通自动答录后终于转到人工台(其实对于大多数公司的客服的默认人工台的快捷键是0,可以一接通就按0,但是有些公司或者机构比较变态,会让你说话而不是按键,机器会根据你说的内容给选择,所以口语不好或者说话不清楚的同学就郁闷了)。一个叫Tina的女孩接的电话(一定要记住和你说话的客服人员的名字!——留证据),我简要的说了一下事情,她说她要给我转到专门负责Chase Protector的部门。好,我耐心的等,过一会,一个叫Tom的男的接过来了(这里说一句,摩根大通比花旗好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客服基本都是美国本土人,不想花期尽找一些印度人来做客服,那个我英文我听起来真是吃力),我再重复一遍话:我在我最近的账单上发现了一个叫Chase Protector的东西,它收了我20几块钱,我很疑惑这是什么东西(其实我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热心的Tom同学就开始给我讲解:这个Chase Protector啊,是一个Chase给他的客服推出的一个好东西,他降低了你的还款的风险……这个时候,我需要把我的语气稍微强硬,在他准备深入的讲解的时候打断他:我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我这是要搞清楚这个东西为什么扣我的钱!哦,Tom就告诉你在开卡的时候订了这个服务,好,我这是托出我的底线:我不知道这个Chase Protector是什么东西,我也不记得我在什么时候开通过这个服务,我对Chase在我没有授权的情况扣我这么多钱很不满意,我要求取消这个服务并且对我以前的收费进行全额对款,如果你们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只能很遗憾的关掉这张信用卡(这是个很重要的技巧,客服电话都有录音,如果接线员因为客户不满意而在和他通话的过程中关掉了信用卡,他的责任是很大的,所以他会竭力避免这一点)。听了我说了这么一通,Tom同学一下就紧张了,赶紧道歉,然后说等一下,他查阅一下我的账户,过了一会说可以给我最近2个月的退款,我平静而坚定地拒绝了他,然后说我要和经理说话。这哥们慌了,又让我等,等了很久——我还是很平静——终于回来转达经理的意思,给我两个选择:1. 给我最近4个月的退款;2. 他们执行一次正式调查以确定我当时是否授权给他们开通这个服务,如果确认当时我没有授权,他们会退还所有的收费,反之,我一分钱拿不到。这样,就给我一个僵局,我马上说,hold on please,就先把电话挂起先和Ning商量,首先我本人觉得Chase毕竟是大公司,不应该做出未经用户授权就擅自开通服务而收费的事情,极有可能的是开卡的时候默认开了服务,但应该知会了任宁,只是他没有注意就没有去主动取消。从这样看来,Chase的行为有点人品问题,默认就给人家开服务,如果你不取消他就收费了,但是他们走的全是合法的路子,这样一查案底肯定还是我们吃亏,所以我准备见好就收,Ning本来从来没有想到会把钱要回来,所以听到可以给4个月的退款,也是很满意,所以最后就是方案1了。并且确认他关掉了我的服务,要了取消确认号。(这个很重要,有些无耻无良公司在你要求取消某些服务的时候会表面告诉你关掉了,实际上根本不给你关!等到你下个月又被扣钱再打电话过去质问的时候,他会编出各种理由来:客服人员搞错,系统有问题,或者根本就否认你要求关过!反正你又没有证据……)
搞完Chase接着搞那个Easy Saver,这个问题是Ning虽然订了人家的服务,但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他当然也不知道他如何登陆那个easy saver的网站(搜索他们家网站的时候,出来上千条的谴责抱怨的帖子),我试图从他几千封的垃圾邮件里面搜索确认信,无果(他说他会定期清理垃圾邮件,而这个服务是大半年前开通的)……最后,想想唯一的办法还是通过信用卡,向信用卡公司报告说这些是可疑的未授权交易,让他们去处理——这确实是信用卡公司的职责,你可以报告你的信用卡公司某笔交易很可疑,要求取消和退款,这个在交易结束3个月内都有效,而且程序很简单,你只需要在网上填个表,拒绝支付某些交易的款项,并不需要很明确的理由,信用卡公司就会先帮你垫付这些收费,然后他们会再向商家要钱!当然了,这些都是建立在个人和信用卡公司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如果有人想钻这个空子,也会很快会被信用卡公司发现,而且严重的是你的个人记录上有了黑色的一笔。美国有非常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现,每个人的社会安全号号从出生到死亡跟随一生,记录着个人的各种记录。政府、银行和信用卡公司通过追踪一个人的社会安全号可以很容易的调查过很多个人信息,在贷款消费是常态的美国,如果你信用记录不好,简直是寸步难行——想当初刚到美国时,刚拿到社会安全号,信用记录为0,申请第一张信用卡是多么的困难!
又跑题了,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说说和客服打电话的故事的!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不敢打客服电话,原因很多,在国内生活的我们往往没有这张有问题找客服的习惯——即使你有也不代表就一定能带来好的解决结果,口语问题,不熟悉客服投诉体系……
我记得当初打DHL客服投诉他们把我的包裹弄丢的时候只会说气愤地说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后来语气是越来越缓和,但也越来越坚定,并且学会保护自己——保留证据和抓住对方的弱点——比如威胁要投诉经理或者关掉服务。
后来知道BBB了之后事情就好办了,甚至都不用再和那些狡辩的客服去争辩了,直接在BBB网站上上填个投诉单,过两天他们经理会亲自打电话过来道歉并且给你解决问题。BBB虽然是也是民间组织,但是其影响力要比中国的315大很多,如果你在BBB上投诉了某个商家导致他的评级降低,是对商家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商家都很注意不避免被BBB投诉;如果你投诉了也会得到迅速而理想的解决,所以我一般也不会投诉到BBB,除非是那些及其无耻又不承认(类似某些国家的某些行为)的商家,我才会诉及BBB——但是平时可以用用威胁要投诉到BBB这张牌……
说了这么多,都没点过题,这个题目很大,很不切实际,我只是希望国内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对称的商家的售后服务能跟上,至少我现在还不能期望在国内买了一条牛仔裤回家穿了一个月后退给商家拿到全额退款——一件发生在美国的我的朋友的小事。
Labels:
Comments and Opinions/杂谈及乱想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