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With or Without You
Wednesday, January 07, 2009
纽约
这次去纽约是突发奇想的,本来和Ning计划好了一起开车去芝加哥,结果人算不如天算,芝加哥暴雪,沿途高速都结冰,只好作罢。他本是要去见师姐的,所以就改成飞过去;而对我,机票仍然是贵,同时也丧失了一路的风景,于是老老实实在家里过圣诞。
后来说起来Ning同学来了美国几年都没有去过纽约——其实他夏天的时候开车去波士顿的时候经过了纽约——而新来的Ziyu同学也嚷嚷着要去纽约,我就自告奋勇说和带他们游纽约(这个出去玩要用带吗?去年我们几个去纽约的时候不也都是第一次……)
本来的打算是31号走,到那边赶到除夕夜在时代广场倒数新年(这个我还是很期待的,去年本来也有这个打算,结果因为人太多而放弃),但等我在网上订青年旅社(纽约的酒店我们是住不起的)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太晚了,大多数青年旅社都已经被订满,少数的空余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于是行程推后,改成2号去,5号回来。我订了唐人街的中国人开的长途汽车,往返35块,还算合理;青年旅社找到曼哈顿上城中央公园西侧的一家叫Jazz on the Park,6人房16块一晚——我没预料会在曼哈顿找到这么便宜的——所以,整个预算还是很经济的。
虽然去年去过一次,其实也是走马观花,对纽约市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临行前一天我还是专门看了一下有关介绍,制定了一个粗略的计划,大致如下:
2号:下午2点到曼哈顿的penn station下车后,先去住的青年旅社登记入住。4点去现代艺术博物馆(这个是一直都想去的,去年没时间去),刚好赶上周五下午的4点到8点的免费时段(感谢target友情赞助)。晚饭去曼哈顿的大四川。
3号:上午大都会博物馆,下午中央公园、联合国、百老汇、第五大道、时代广场、洛克菲勒中心。晚饭在曼哈顿的故乡味。
4号:重点在曼哈顿下城:自由女神像、世贸遗址、华尔街、布鲁克林大桥。晚饭在唐人街的上海老饭店/鹿鸣春/绿杨村。
5号:吃!这个可是不可忽视的重点,都说纽约可以吃到国内吃不到的好吃的小吃,所以最后一天要去新唐人街——法拉盛。早饭要去吃豆浆油条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午饭要去朵颐食府/膳坊/川霸王……
整个行程下来,基本还是按照计划进行的。有了作为人工GPS的我做向导,省去了很多麻烦,当然也有很多小插曲。3夜4天,完成了他们的纽约处女游——对于从马里兰的大农村出来的我们,真是进了一趟城。
衣:有些衣服是用来看,不是用来买的……
这次我没有把去美东最大的outlets(这个东西我不知道中文怎么讲,名牌打折店?)列在行程里面,一是因为时间短,二是我们两个男生显然对此不感兴趣。不过听回来的台北夫妇+北京夫妇+上海夫妇的经历,确实是花钱的好地方,woodbury这个outlets共有220家顶级的名牌店进驻,其中包括全世界唯一的一家香奈儿的outlet,适逢刚过圣诞和新年的销售季节,折扣都不少(多少在七折以上,部分甚至会半折以上)。
说回来,这次关于“衣”的故事就是在第五大道上逛逛而已,我们三个都没有买任何衣服,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商场里面去逛,只是欣赏了很多的美丽的橱窗,不过没带他们去最有名的百货店梅西(Macy's)去看看也是个遗憾。
去纽约之前多次查看了天气预报,不是出游的好天气:雨雪,阴天,和冷。所以专门带了厚衣服,去了之后发现还好,除了2号有小雨雪,后来几天都是晴天,温度也和华盛顿这边差不多,到5号的时候甚至热了起来,达到了七八度。所以,除了在去自由女神像的船上和在帝国大厦的楼顶,我基本没感觉到冷。
食:最大的遗憾……
这次没有吃好!
2号中饭大家都没有吃(虽然大巴在中途停了一次但我们都没有买吃的),所以下午4点的时候都开始饿了,于是不管博物馆,直接狂奔向33街的大四川。我第一次在下午5点之前在饭店吃晚餐,感觉怪怪的,从我们开始吃到吃完走人,整个饭店就我们3个吃客,服务生闲得无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我们。可能是太早,大厨还没有上班,反正我没有找到去年在他们家吃的感觉。另外,因为由于饥饿的缘故,我们基本在充饥,而不是品尝美食。
3号的计划是去故乡味,但是任同学接到变态老板的电话要提前到4号回去,于是临时决定去法拉盛。但是已经是晚上7点,法拉盛在遥远的皇后区,更郁闷的是去法拉盛的地铁7号线在那几天不运行,必须转两次地铁才能到达。我经常自夸我的定位导向能力很强,可这种能力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夜里,比如在唐人街。在夜里,由于失去了太阳定位,我这个人工GPS经常找不到信号;而在错综复杂复杂的唐人街,我也经常迷失(我会辩解:这个不能完全怪我:不像曼哈顿那样有标志性建筑,街道命名也不是编号,加上满大街的卖菜的、卖纪念品、卖中国制造的假包的地摊,能不迷失吗?)所以,在饥饿感和失落感的双重压力下,见到膳坊的牌子我就不愿再走了,即使还是如往常一样需要在门口等待至少15分钟。
膳坊的品质还是有保证的,只是我们在点菜的问题上又一次发生了争执,我和Ning都是偏重北方口味,好咸、辣,而Ziyu同学其实是冒牌的北京人,口味偏淡、甜。折衷的方案肯定是不完美的,呵呵。
吃完膳坊,急着回去曼哈顿登帝国大厦,没时间多逛法拉盛,没机会买盗版光盘,没机会吃中国点心,没机会到钱柜唱歌……
4号晚上Ning已经回去,我和Ziyu在曼哈顿的老唐人街吃的饭,鹿鸣春,依旧需要排队,依旧那么拥挤,依旧要和不认识的人拼桌一起吃,蟹粉小笼包的味道或许真的很好,只是我没有那么留恋……
中餐都是快餐,吃了一次巨难吃的肯德基,这也是我来美国第一次吃肯德基(在美国太少了,很少看到——至少和麦当劳比较起来很少),比国内的难吃十倍!另外吃了一顿披萨,都说纽约的披萨很好吃,传言不假,只是要比华盛顿这边贵不少。
对了,还有早餐,16块一晚的青年旅社还送免费早餐,虽然是简单的百吉饼加咖啡,但味道还是不错的。
这里插一句说说美国食物,对美国食物我吃的不算很多,但多少了解一些。吃的最多的当然是快餐,到处都是,大同小异,麦当劳只是很普通的一家(比较起来是比较不好吃的一家),汉堡,三明治,披萨,沙拉,墨西哥饼,加上提供快餐服务的中餐和寿司店,可选的还是很多的,有很多同志也通过多次实践得出他们心中的最爱:最好的汉堡,最好的三明治,最好的薯条,最好的炸鸡……其实这些快餐里面还是有很多好吃的,也不能完全归类到垃圾食品里面(除了薯条、可乐、炸鸡和奶酪)。
正式的美国食物也不错,我没有去过非常高档的西餐厅,但几家平民化的餐厅的经历都感觉不错。简单的程序是开胃菜(appetizer),主菜(entree),饭后甜点(desert)——当然更高级的晚宴有更复杂的程序。这样下来,平民的消费价格大概三四十刀,好一点会到五十刀以上(一般需要预定,但是除了泡妞需要,强烈不推荐,一年去了两三次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的家庭自制的食物往往都很好吃,以前看绝望主妇里面Bree和其他人拼厨艺做派,现实生活中,美国家庭主妇做的很多食物往往比在超市里面卖的好吃,尤其是一般宴会上常见的点心。做一个派作为参加派对或者拜访别人的的礼物也是很常见的做法。
住:回到大学宿舍……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想在曼哈顿住一晚只要16刀,那只有大学宿舍的条件,我和Ning住在一个六张床(上下铺)的房间,而可怜的Ziyu和另外11个女孩在一个屋子里住了3天……
说回来,青年旅社这种形式很适合我们穷人,大家都是出来玩的年轻人,很热闹,能见到各个国家的各种各样的人(我见到的欧洲人最多……)。另外,虽然睡的条件差,但安全方面还是很好的,处处都是门禁,需要刷卡才能打开,其他一些常见的附属设施也都齐全(热水、淋浴、物品保管、洗衣服、酒吧、娱乐——可以看电影,可以唱K,每周还有2天派对)。
题外话,月底去旧金山开会,订的酒店在折扣后是160刀一晚,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一分钱一分货呢?
行:纽约很方便!……
先摘一段维基百科:
“纽约地铁(New York City Subway, NYCS)是美国纽约市的快速大众交通系统,也是全球最错综复杂,且历史悠久的公共地下铁路系统之一。站数约在470上下,官方统计为468站,商业营运轨道长度约为656英里(约1,056公里),若加上地下街和地下相连通道等,则长达842英里(约1,355公里)。”
我对纽约地铁的印象是:破旧而高效!习惯国内的漂亮的地铁的人们肯定会觉得纽约地铁惨不忍睹:肮脏的墙壁上画满了涂鸦,辛臭难闻的站台边睡着流浪汉,随处可见的在轨道上奔跑嬉戏的老鼠……没有列车到达时间显示牌,没有警察或者保安维持秩序,大部分车站都没有设置卖票服务人员——都是自动售票,没有电子报站显示,你需要竖起耳朵听快速而不清楚的黑人口音的报站以及随时出现的线路变动。好在地铁站随处可见标示清楚的地图,地铁线路图,公交线路图,并且都会有各种语言的版本——当然包括汉语。有和一堆人挤上车后(北京的同学可以感同身受),想找个扶手都很困难,但仍然会有卖艺要钱的,拉手风琴的墨西哥人自娱自乐,唱完一曲,从你面前走一趟,你愿意给点就给点,但你不给他绝对不会在你面前停下来。还有一次竟然看见几个黑人哥们在车厢里面跳街舞,跳完了也不要钱,下车就走了,真是喜欢自娱自乐……
但是纽约地铁的效率是很高的,25条线路加上468个车站保证你可以通过n种方式换乘来到达你想要到的地方,而地铁在曼哈顿的覆盖密度可以使你在地面上任何一点都会在10分钟之内找到地铁站。地铁票价单程2块,不计路程,另外还有单日通票,周票和月票,价格都算低廉。我们买了25块的周票,七天内无限制使用地铁和公交。后来的经历证明这个价格还是物有所值的,各种各样的换乘使我们乘坐了25条线路中的大多数,到最后我竟然也可以指导别的刚来的外地人证明换乘线路……
公交车会把地铁站之间的距离连接起来。除了会慢一些,乘坐公交车会比地铁舒服,人很少,老年人居多,先进的车辆保证轮椅使用者和盲人的顺利乘坐。
玩: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也是内容最多的,放在后面。2号下午去了一直想去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梵高同学的几幅由于特展没有机会看到,但还是看到了马蒂斯的《舞者》和卢梭的《睡着的吉普赛姑娘》,毕加索的高产另我诧异,看到了《亚威农少女》和《音乐家》,后来的大量的线条分明的抽象派却让我有点无所适从。想想,还是喜欢莫奈的《日出印象》和梵高的《星夜》的这样的印象派。可惜那天时间太短(免费时段只有4点到8点这4个小时,而我们吃完饭去的时候已经5点半),我还没有下到2楼(从上往下看)就已经到闭馆时间被赶出去了。不过,留点遗憾,也好,留给下次。
大都会。说到大都会,插一句。去年我们几个从马里兰过去的几个乡下人天真的以为纽约的博物馆和华盛顿一样都是免费的,所以跟着人流涌进了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博物馆。今年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免费的午餐政策不是通用的,这是有纽约特色的博物馆!不过大都会的门票制度是很灵活的捐款制,他们设置一个建议的价格,你想给多少给多少(一分不给的话貌似也没有人拦你,这也是去年我们能进去的原因,不过这个有伤人品,下次不会这样了)。我们买了建议售价为10块钱一张的学生票,3个小时中,几乎马不停蹄的走马观花,但仍然只看到一半(上次一个埃及馆看了2个小时)。大都会博物馆,是在是太大了。
去联合国仍然是坐了M42路公交,司机大婶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如何正确的插地铁卡。我们依旧没有在联合国内部多逛,只是看看了大厅,再一次看到留言本的各种豪言壮语,比如:“台湾也是国家,为什么不能加入联合国?笨蛋中国!”(见照片)
这次是下午看布鲁克林桥,夕阳下,很美。
在夜里登帝国大厦也是临时决定。乘坐86层电梯到达顶端的时候已经接近晚上10点,上面风很大。我没有三脚架,就把相机伸出栅栏固定在一角拍了几张,最长一张光圈缩到F16,曝光时间6秒,回头看因为风的原因还是有点虚掉了,可惜了我的20块门票。这个帝国大厦我感觉是最不值的一个玩的地方:昂贵的门票,长长的排队人群,刺骨的寒风,当然了,也还有美丽的夜景。
有句话叫“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应该站在世界最高点为她打飞机!”,影射的是《金刚》,当然了,帝国大厦早已不是世界最高点,但它的名气仍然在那里,仍然和自由女神像一样是纽约的标志。
不知道为什么把“statue of liberty”翻译为自由女神,人家又没说自己是女的,根据我用300mm长焦拍摄的特写看来他/她也长的很中性,所以这个可能是国人自己YY的结果,这个道理和观世音是女的是一样的。
这次登了自由女神像岛,也很俗地的在他/她脚下合影表示到此一游。无他。
另外的一个岛,埃利斯岛(Ellis Island)才是我的兴趣。埃利斯岛在1892年1月1日到1954年11月12日期间是移民管理局的所在地。许多来自欧洲的移民在这里踏上美国的土地,进行身体检查和接受移民官的询问。我在岛上的移民博物馆看了半小时的纪录片电影,感受了美国移民传统。
不知道是不是周末的缘故,华尔街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很应景地表现出来一副萧条的样子——至少和我上次来纽约比较起来是萧条了很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口和那头大铜牛前照相的游客也稀少了很多。我在三一教堂里面静坐了一会,说不上心会澄净下来,至少得到了片刻的安Ning。
没有三脚架和快门线而想在晚上的时代广场拍摄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所以,我没有拍到什么好照片。
纽约,依旧繁华似锦,依旧熙熙攘攘,我们已经回到乡下,回到枯燥,乏味,和平庸。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ewer Post
Older Post
Home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bout Me
Lei
View my complete profile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许巍《蓝莲花》
Categories
Comments and Opinions/杂谈及乱想
(10)
Dating Back/过去
(3)
Life/日记
(20)
Movies and TV Shows/电影及剧集
(13)
Pickup and Share/擦边球
(13)
Sentimental/矫情
(9)
Travel/游记
(12)
Labels
Comments and Opinions/杂谈及乱想
(10)
Dating Back/过去
(3)
Life/日记
(20)
Movies and TV Shows/电影及剧集
(13)
Pickup and Share/擦边球
(13)
Sentimental/矫情
(9)
Travel/游记
(12)
Blog Archive
►
2013
(2)
►
November
(1)
►
October
(1)
►
2012
(1)
►
September
(1)
▼
2009
(7)
►
March
(1)
►
February
(1)
▼
January
(5)
旧金山:印象
旧金山:到达
中文
权利与尊严
纽约
►
2008
(45)
►
December
(1)
►
November
(4)
►
October
(11)
►
September
(2)
►
August
(11)
►
July
(4)
►
June
(8)
►
May
(4)
►
2007
(1)
►
October
(1)
►
2006
(22)
►
September
(1)
►
August
(1)
►
July
(3)
►
June
(1)
►
May
(4)
►
April
(1)
►
March
(5)
►
February
(1)
►
January
(5)
►
2005
(1)
►
December
(1)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